编者按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植根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依托一流大学多学科的学术支撑,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的重镇。学院学科齐全,名家荟萃,成果丰硕,在全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学界享有盛誉。为全面展现学院学术水平,为新时代艺术发展立言,特开辟“川大艺坛”栏目,将定期推出学院师生的学术成果,以飨读者。
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对生活前所未有的快捷而丰富的体验和更多更新的观察角度的结果,已经在画家的艺术作品中显现出来。没有风格专利和权威包袱的青年画家是最为敏锐的实践者。近距离看,陶安萍是其中之一。七年的院校专业学习没有模糊她的视线,年复一年的美术基础教学没有迟钝她的艺术感悟。近年来,其作品几经反复,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圈,以新的视角画出了作品,也画出了自己。由题材而形式,新颖却不玄涩的画面,情真意切,充满了她自己的艺术见解。多以山水、园林、雅室为对象的作品,在调色中灵活地吸纳了对光线的表现,将其巧妙地带入传统重彩的镶嵌塑造中,给人以浪漫又不失亲切之感。同时这些作品的绘制中充分运用色层冷暖叠套,构成色彩复合表现的传统技能,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铺排韵致。因此她的画面调式强烈而又浑厚,而依笔法的敷彩亦显现出画面内的生动性,很好地展示出重彩艺术的魅力,反映出她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和以新角度观察生活,融汇中西艺术技能的悟性与功力,更体现出她对时代审美要求敏锐的自觉和责任。
——段七丁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山水画家)
陶安萍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师从段七丁,现就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其作品取材广泛,无论是具有四川民居特色的村落,或精致而有浪漫情调的园林雅室,均力求表现暗含蜀地人文精神的山水趣味。陶安萍在传统青绿山水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西方绘画色彩元素,试图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为赋色与水墨相结合,交织润染,同时以勾皴笔触带色描画,并将现实山水中的树木花草作符号化处理,使画面呈现出斑斓画韵的视觉效果。譬如,《蜀山秋韵》系列作品在手法上工写结合,构图饱满、色彩明丽温暖。
——李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
山水系列
《春临文宫乡》190x100cm 纸本; 《郊野春意浓》96x47cm纸本
《绿野春晓》138cmx68cm纸本;《山雨欲来》98x186cm 纸本
《蜀山幽居》96cmx186cm纸本;《乡居》68cmx68cm纸本
《青城飞泉沟》68x47cm纸本;
《山光积翠》100x190cm纸本;
《蜀西秋林》123cmx76cm纸本
《天台山》98x186cm纸本;
《望江楼》180x95cm纸本;
《幽居》136x69cm纸本
《云深蜀山秀》180x200cm纸本 ;丹山寻幽150cmx100cm纸本
只研朱墨作春山
陶安萍
我对山水画创作喜爱的原因要追溯到从小的生长环境。我的故乡是位于蜀地东南山区的古蔺县,在近年高速路贯通之前,它是崇山峻岭中一座偏僻的小城。少年时期与朋友游玩其间,登山涉水,拈花弄草、河岸野炊……蜀山层峦叠嶂、深厚华滋的地域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成为我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蜀地山水独特的地域性,反映在我的画面构成上,往往山重水复、植被茂密。疏简的笔墨构成已经不足以表现真实的巴蜀山水地域特征,我在作品中往往采用满密构图,自然中纵横交错的树丛与变化多端的山体都幻化为我画面中的点、线、色、墨,按照某种节奏聚散生发。常常感到人在大山中极度渺小,置身群山之中环顾崇山密林甚至有种真实的窒息感,为表现这种感觉,除了构图的满密在透视方式上我采用高远法,由低向山势的高处层层推进,在最高处留白致意远方。
我在画面中往往对近处的树、石、房舍进行反复细致的描绘、渲染,一方面增强景观的真实性进而凸显巴蜀山水之特色,另一方面也力求增加画面的耐读性。远景的处理往往运用写意手法,将写意的酣畅淋漓和偶然随意融合进画面。在创作过程中,我尽力将工写两种形式相互对比、互补协调,以求得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
受益于多年美术院校正规教育,我的绘画知识结构是复合的。首先是十几年对中国画传统的研习,传统国画的审美观已经建立,传统笔墨技法特征和审美趣味已经深植于心。另一方面,学院系统的西画基础训练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结构,对色彩、光影、质感的表现以及画面构成有着浓厚的兴趣。西画的语言形式无疑对我的国画创作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溯源山水画的发展,它最初的形态是工笔重彩,而文人画的兴盛使得重彩山水逐渐式微,崇尚水墨而轻视色彩的山水画观念,使得传统山水画的用色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保守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绘画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形态,在中西艺术碰撞中,国画色彩形式获得了可拓展的可能性。当代色彩语言从材料范畴到审美观念皆为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和形式。谢赫六法中讲到“随类赋彩”,其中“赋”字有主观表现的意思,这意味着国画色彩有着很自由的表现空间。我对色彩与生俱来的兴趣,使得我自然而然在山水画创作中融入色彩形式。在题材选择上,我尤其喜好描绘春、秋季节的山水、园林景观,此时自然造化彰显华美色彩,春天山里、园中成片粉色的花树,秋日金黄的彩林,常常激发我的绘画兴致。我在创作中不断尝试将色彩与水墨结合,注重处理色彩之间和色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传统与创新是世人永久论争的话题,往往听起来非此即彼,太过刻意,而我更欣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态度和绘画观。我深信暗含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已经根植内心,绘画是很自然的事,无需刻意贴标签,自然而然,它最终呈现出来的一定是你真实的素养和心性。
绘事如旅,绘者永远行在路上,我的每一幅作品远不能奢求完美,尺幅之间仅包含着自己当下的感悟和探索……末了以鲁迅《赠画师》自勉:“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2021年1月9日于朝阳名宅
园林系列
《古景新貌——鹤鸣茶社》200x180cm纸本;《怡园春晓》68cmx68cm纸本
《怡园浓荫》65x45cm纸本;《园林墨韵》67x45cm纸本
雅室系列
作者简介:
陶安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理事、成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
主要展览 、获奖:
“中国西南山水”个人画展,艾尔帕索市图书馆,德州,美国
“纪念延安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四川美术馆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四川美术馆
“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 四川美术馆
“首届全国青年工笔画新锐艺术展”,北京 国家画院美术馆,
“第七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北京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小型工笔重彩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中国重彩画两岸交流展”,台北历史博物馆
“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上海浦东美术馆
“和美——首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获优秀奖,四川省博物馆
“重彩——创造,中国重彩画获奖作者作品展” 北京画院美术馆
“集贤杯——四川省首届当代工笔画展”,成都文轩美术馆
“首届全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广西美术馆
“第二届徐悲鸿奖中国画作品展”,南京 徐悲鸿美术馆
“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广西南宁美术馆
“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新锐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八荒神通—哈尔滨全国中国画双年展” 黑龙江美术馆
“2012全国工笔画作品展”沧州美术馆房美术馆
“第二届徐悲鸿奖提名展”徐悲鸿美术馆
“第三届全国工笔山水画作品展” 唐山市美术馆
“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四川省美术馆
“四川省青年画家邀请展”成都二酉山房美术馆
“芙蓉绽放——当代工笔画大展暨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获“金芙蓉奖”,成都怀古堂美术馆
“文华奖.美术作品展”四川美术馆
“大山大水,大美四川—巴蜀大地四川省山水画大展”获得“银奖”四川美术馆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四川省美术创作年作品展”获“优秀奖”,四川美术馆
“首届中国工笔画省际联盟优秀作品提名展”四川省文轩美术馆
“中国工笔画省际联盟邀请展”辽宁辽河美术馆
“蹊径---山水画六人展”成都温江美术馆
“翰墨情缘”工笔画作品展,四川自贡美术馆
“纪念杨升庵书画作品邀请展”四川泸州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大展”重庆三峡美术馆
【川大艺坛】组稿
李明 limingzm2006@163.com
李嘉璐 1619265645@qq.com